今天(11月15日)对Intel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1971年的今天他们推出了4004处理器,这是全球首个微处理器,这本来是Intel给日本计算器公司Busicom开发的,结果无意中推动Intel从原来的内存公司变成了CPU公司。
很多玩家都了解过Intel的历史,他们早期是做SRAM内存的,转行做CPU其实是被逼的,也是机缘巧合,他们也接过日本电子公司的委托,其中Busicom公司在1969年找到了Intel,希望Intel帮他们的Busicom 141-PF打印式计算器设计12个芯片,Intel工程师建议设计4个可编程芯片就可以了。
最终 Intel 做出来的产品就是4004处理器,包含4个芯片,其中CPU中央处理器就是4004,其他还有负责RAM的4001、负责ROM的4002以及寄存器芯片4003,这就是世界上首个商用微处理器系统了。
不过等待4004芯片做出来的时候,计算器市场已经变了,Busicom公司以芯片延期为由给Intel挑刺,最终Intel赔付了一笔钱,但是当时的他们留下了一个条款,那就是自己可以自由销售4004芯片,Busicom公司同意了。
Intel 就这样开始了处理器业务,不过那时候还不是他们的主业,直到80年代处理器市场扩大了,内存芯片业务也被日本公司冲击的厉害,Intel决定转型,放弃内存芯片,专注处理器业务。
Intel 在 1972 年又推出了 8 位的 8008 微处理器,内置 3500 个晶体管;1978 年发布 16 位的 8086 微处理器,包含 29000 个晶体管,每秒可进行 71 万次运算。IBM 在第一台个人计算机中选用的就是 Intel 随后发布的新款 8088 微处理器。相比之下,现在 Apple 新款 M1 Max 处理器拥有 570 亿个晶体管,每秒可执行 10.4 万亿次浮点运算。这意味着计算机能力在 50 年内至少增长了 10 亿倍。
再往后的事就比较熟悉了,80年代Intel得到了给IBM兼容PC供应处理器的机会,一举奠定了x86的地位,并一直延续至今,成就了40多年的霸业。在过去的 20 年时间里,微处理器通过在每个芯片上增加更多计算内核来提高性能。Apple M1 有 16 个处理器内核;通常用于人工智能和比特币挖掘的图形处理单元可以有数千个处理器内核。